12月《唱自己的歌》

作者: 文字/陳逸如 攝影/李昌元 圖片提供/林家聰 | 張老師月刊 – 2013年12月6日 下午1:44

大理服飾街,曾經是北臺灣服飾業的重鎮。走過繁華歷史,賣唐裝起家的「九段工坊」,如今由第二代林家聰接手,將傳統與創新縫合,編織出唐裝的新樣貌。

父親的手藝,我的創新──專訪「九段工坊」第二代林家聰

漫步在艋舺服飾商圈,街道上的行人三三兩兩,這兒的店家時而引頸探頭、時而用眼神跟蹤過客的腳步。過往市集內的鼎沸人聲,如今濃縮成老人家的午後窸窣;當年位於警察局隔壁的「九段工坊」,現已遷移至二樓店面。

樓梯壁面吊掛著各式各樣且風格獨具的唐裝,拾級而上,店內的音響輕聲低喃,視覺被陳列的商品擁抱。

與「九段」同年出生

白色T恤、藍牛仔短褲與一頂黑色鴨舌帽,老闆林家聰一身率性的打扮,搭配著不苟言笑的表情,第一時間讓人以為誤入流行潮店。

「『九段』的店名是父親取的,跆拳道黑帶的最高段數到八段,店名叫『九段』感覺很比較厲害。」林家聰說,其實最初的靈感是來自於日本九段,父親年輕時曾經足履當地。

九段工坊創立那年正好是林家聰出生的年分,兩者可以說是一同成長。從小看父親做衣服,偶爾會幫忙縫釦子、修補衣服。然而,真正讓林家聰開始學習做衣服的契機,卻是因為家裡出了麻煩。

「其實有一陣子,『九段』是呈現歇業的狀態……」七○年代的大理服飾街,往來的客戶絡繹不絕,當年的「九段工坊」以工廠模式經營,採訂貨、批發的方式銷售,並交貨至全省中盤商和百貨公司,因做工精緻、出貨迅速而賣出口碑,林父當時大賺一筆,35歲便退休轉當投資客。1989年,「六四天安門事件」爆發,導致股市大崩盤,林父受牽連而負債累累。

憶起當年情景,林家聰笑言:「從這件事情,我深刻地體認到,一夜之間,真的可能會一無所有!」富貴雖然一如浮雲,好手藝卻可以一生相隨。

正是一身的好手藝,讓四十多歲的父親沒有被現實的魔爪擊潰,反倒是樂觀地面對問題,與母親攜手相約東山再起。林家聰當時正在服兵役,得知家中狀況,只想趕緊退伍幫忙店內生意。「我退伍的隔天就來幫忙了!」

「我那時候只會簡單的縫補,算是個服裝產業的大外行,但是父親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,第一直覺就告訴我要挺他!」林家聰笑言,一開始他最常做的事情,就是騎摩托車載貨,一匹布500碼(長約52英吋)要分三次載,從織布廠、染坊、整衣場到裁縫師手上,不管布要到哪,專屬司機就是他!

在傳統與創新間找出路

到店裡幫忙,現在回頭看來卻是接手的預備。「父親當時的教法不是一套完整的課程,不時要做筆記。我又不太能死記東西,像是剪裁尺寸那一類的數字,我完全吃不消!」奮鬥一陣時日,剪裁最終是由弟弟學起來的,林家聰則是跑生產線和設計。

第一次為自家產品設計,其實是媽媽的天外飛來一筆。

「你不是會畫畫嗎?那你能不能把圖放到衣服上?」讀平面設計的林家聰原本就有想過畢業後要往設計發展,所以欣然接受媽媽的提議。那一段時間,他鎮日就在思考、嘗試什麼顏料畫衣服上才不會褪色?手繪、蠟繪哪個比較好?

幸運的是,初試啼聲的產品熱賣到開店前就有批發客在等貨,林家聰的手工染繪意外變成「九段工坊」主打服,這樣的成就感灌溉著他內心想要創新的種籽。他覺得只有畫圖還不夠,應該變化產品的版型來迎合現代人的需求,因此自掏腰包,把腦袋勾勒出的現代版唐裝做出實品,擺在父親的店裡賣。

只是當時父親對林家聰的想法並不苟同,覺得不會被市場接受。2000年正式接手「九段工坊」後,他才有發揮的空間,沒想到,生意卻因為風格驟變而走下坡。「我自己覺得設計得很好看,但就是不會賣;老顧客雖然都會來店裡,但就是無法接受新款式。」

林家聰只好選擇傳統與創新服裝參半的方式來經營,告訴自己不是設計出問題,而是新唐裝的流行時機尚未到來。

直到有一次,馬英九巡視龍山分局,順便走入隔壁的「九段工坊」參觀,還意外地買了唐裝。萬人偶像的馬市長,身著唐裝出現在媒體,便意外成了「九段」的最佳代言,生意因此慢慢翻盤。

正好那幾年,徐克導演的古裝片在電視、電影上熱映,觀眾注意到劇中人物的衣服不再是過去亮面的綢緞,而出現低調的棉質修身唐裝,蠻多人覺得好看,便會到「九段工坊」詢問客製,生意無形中逐漸好轉。「其實這幾年,像『葉問』這類的武打片也會帶動我們的生意啦~」

雖然老客戶慢慢能接受改良的唐衫,但是年輕族群還是和唐裝有一段距離。後來,隨著周杰倫的專輯一張一張熱賣,他與方文山將「中國風」的style拱起來,才開始有年輕人想要嘗試唐裝,連林俊傑第一張專輯也找了九段合作。

「這時做這樣的衣服,就對了!」這是林家聰當時狂喜的心聲,當傳統的客源固定,年輕一代的客人迅速增加,他終於可以盡情做自己想要做的設計,那一陣子呀,他每天都很亢奮呢!

「如果衣服能賣,那就是一個對的答案,爸爸自然也不會干涉,只是他閒不下來,時常有空就幫忙剪裁呢!」

期許「九段」唐衫成為生活服飾

對於「九段工坊」的發展,林家聰一直有個願景:「我希望唐裝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把觀念停留在『過年過節再穿』或『老一點再穿』。」

林家聰正式接手後,融合許多流行元素,像是有陣子傳統花布發燒,他就把它運用在右衽款的交領處;主婦們在瘋拼布時,他也拿拼布來設計唐裝;看到路人的飛鼠褲,他就去改良、設計唐裝版的飛鼠褲,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大眾對唐裝的看法。

2012年,「九段工坊」接受設計師呂學政的邀約,間接與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合作。「其實是紡拓會在做一個服裝發源地的專題,我當初會接受是覺得可能會撞擊出新的設計靈感。」當時設計以呂學政的想法為主,林家聰則是運用店內資源與風格元素,輔助彼此做出全新的九段風格。

「看到他們在做衣服的流程,會覺得當設計師好像蠻輕鬆的,設計師只要畫圖,別人就要去揣摩他設計的『感覺』。」但事實上沒那麼簡單,設計師就像導演一樣需要掌握所有細小的環節,才能把心中構建的的想法真實的在舞台上呈現,當一系列服飾登上南港展覽館的舞台,那種震撼力與成就感終於讓我了解到設計師的快樂在哪裡了。

坦言自己較隨性,林家聰說自己還是適合有「參與感」的製作方式。「畢竟設計師思考的是伸展台效果,我們注重的是能不能被大眾接受。」

大眾的喜好多少會直接影響到林家聰的設計,他對自家商品其實也有所期待。

「我希望我們的產品是可以任意搭配的單品,像唐衫其實就是一件中國式的襯衫,可以搭短褲、牛仔褲,配合手邊的項鍊圍巾包包等配件,隨意搭出自己的風格就可以出門了,想要更特別的,除了印染、手繪、繡花之外、甚至很多造型師使用了卯釘與貼鑽來增加效果!」

堅持只使用臺灣和日本生產的優質布料,並將中國的元素溶入生活,林家聰自己設計的「台式」唐裝,不僅傳承父親的好品質,還企圖能夠激發出客人的穿搭創意!

【唱爸爸的歌】

遇到困難,就要勇敢面對,只要有好手藝與樂觀的心境,即使跌到谷底還是可以東山再起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